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湛 刘双昀
初秋9月,记者一行走进长沙县政务服务大厅,大厅宽敞明亮,随处可见热情引导的工作人员、人性化的便民服务设施、办理动态实时显示。而在1年半前,这里还屡屡被市民吐槽“硬件设施老化、装修老旧,窗口设置不够合理,办事效率低”。
政务大厅缘何发生了这样的蜕变?这来自于长沙县人大常委会一项重要的监督工作——工作评议。
评出人民心声,议出监督实效。每年,长沙县人大常委会都会组织人大代表对3~5个部门单位的全面工作或专项工作进行评议,将“评”的主动权、“议”的话语权交给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长沙县实践。
广纳民言评出人民心声
开展工作评议是地方人大依法监督,促进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推动政府部门提升治理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2022年,县人大代表钟畅在走访调查中发现群众对县政务服务中心普遍存在不满意情绪,问题集中在硬件条件不佳、窗口设置不够科学、服务质量不稳定等。随之,她将群众意见及相关建议以书面形式反馈给长沙县人大常委会。很快,负责这一民生实事的工作部门被列为长沙县人大常委会年度评议对象。
县人大常委会通过积极调查、听取报告、跟踪监督等方面创新机制,提升人大监督刚性和实效,力求政务服务大厅整改到位。
“大厅提质改造实现了3个明显转变,即由以审批人员为中心变为以办事群众为中心,由封闭办公变为开放办公,由分散审批变为集中审批。”长沙县大数据中心主任童晓庆介绍,如今,新政务服务大厅已进驻31个审批服务部门、1192项政务服务事项、337名工作人员,实现“大厅之外无审批,清单之外无许可”,成为全省政务服务大厅的“行业标杆”。
县政务服务大厅不断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办事方式多元化、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企业、群众好评如潮。
评议谁、评什么、怎么评?都由人大代表说了算,突出民声导向。每年,县人大常委会利用代表进站接待选民和召开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契机,广泛征求代表和选民对评议对象的意见,并根据得票多少,列出候选评议对象,提交主任会议和常委会会议研究确定。
2023年,全县1300多名各级人大代表依托131个代表联络站,共走访选民19000余人次,发放调查问卷30786份,收集到对四个被评议单位工作的意见建议8321条。
跟踪督办 议出监督实效
工作评议不是“唱赞歌”,也不是“挑刺”,是为了提升被评议单位的工作质效,更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自工作评议推行以来,长沙县人大常委会已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物业管理、落实教育“双减”政策等中心工作,对25个单位的工作开展了评议。
2023年,长沙县严查“鬼秤”,开展专项突击检查,共检查农贸市场125家次、商超3218家次,没收不合格电子秤218台,责令整改321家,立案查处36件。这是县市监局推进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问题整改中,拿出的有力举措之一。
工作评议要评出水平,指出问题,并非走过场、一评了之。
集中评议后,县人大常委会将评议意见原汁原味反馈给被评议单位,被评议单位根据评议意见形成问题整改落实清单,并留足至少半年整改时间。
县人大常委会将综合集中评议和整改落实两次测评情况,确定最终评议等次。对评议结果为“满意”的单位,建议由县委、县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评议结果为“基本满意”的单位,第二年进行专题询问;对评议结果为“不满意”的单位,第二年继续进行工作评议,对第二年仍被评议为不满意的单位,进行监督问责。
县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王贺春介绍说,“工作评议推行至今,有10个单位的工作被评为满意,14个单位的工作被评为基本满意,1个单位的专项工作被评为不满意。”通过以民意为中心,先评议、后询问、再问责的全链条监督模式,长沙县形成了“一评二询三问责”的监督工作“金字招牌”,极大激发了人大代表的履职热情,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也增强了人大监督的权威性,有力践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问题不解决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通过。评议促进了部门工作,以实效取信于民,让人民群众得到了最大的实惠。
责编:樊芳
一审:樊芳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